打印 频道

桌面之争再升级 佳能大众彩激加入竞争

  【IT168 高端访谈】首先强调一点,这里说的桌面,不是大家一日三餐的桌面,而是自己家的写字台或办公桌。这里谈的桌面之争也不是各档争奇斗艳的美味,而是我们经常不在意但却和我们的办公息息相关的打印。

  其实桌面打印的竞争之激烈由来已久,单就拿产品线而言,喷墨打印、照片打印、大众黑白激光、商喷,单单就是这些产品线,就在用户竞争上打了个不亦乐乎。而此时,佳能宣布进军大众彩激打印市场,又有何毕胜之把握呢?可能,我们会看到,彩色激光打印机/一体机价格越来越平民化,越来越多用户有能力购买彩激。但用户对于彩激这类产品的认同度以及需求的认可度是不是已经达到了饱和?这些都是我们这些媒体关心的问题。

  于是,我们将这些问题开诚布公的展示在佳能(中国)有限公司商务影像方案部 总经理,江原大成先生的面前。请他对整个市场,以及佳能此次产品策略的出发点做一个简单的说明。

  采访者:IT168办公打印群组主编 邱凌

  受访嘉宾:江原大成 佳能(中国)有限公司商务影像方案部 总经理

 佳能进军大众彩激市场策略答疑
江原大成 佳能(中国)有限公司商务影像方案部 总经理 

  IT168:佳能中高端产品非常出色,大众级的市场竞争比较激烈,这部分用户也是非常挑剔的,佳能此次发力彩激大众市场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江原大成:一直以来,商务影像方案部主要是B2B业务为主,从去年1月份开始,佳能(中国)将单功能激光打印机业务从信息消费产品部门转移到商务影像方案部,所以我们的部分业务也开始向B2C方向调整。中国激光单功能打印机和多功能一体机市场加起来大约有650万台左右的市场容量,其中速度在20张/秒以下的入门级机器占到约70%,市场很大。佳能希望能在这70%的份额里,把绝对量最大的这部分市场业务做得更好。

  从整个入门级市场来看,彩激大概占5%左右的份额,但从佳能激光产品的销售来说,现阶段彩激相应地只占到2%的份额。因此,入门级彩激的上升空间很大。佳能也希望通过推出新的入门级彩激产品,将2%的内部份额增长到5%-6%,对于入门级的彩激市场,佳能一定不会忽视。

  IT168:如今桌面级彩激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了。佳能即将推出的单功能彩激的优势有哪些?

  江原大成:首先是小巧,我们这次要推出两款个人桌面的彩色激光打印机,在体积上应该很有优势。第二是节能,它的首张打印时间快,待机耗电量小,应该是在同类产品里首屈一指的,这对于用户来说,就代表了节能,节省用户等待时间以及设备的工作能耗,此外新品的待机能耗表现,在竞品里也是数一数二的。

  IT168:现在入门级彩激产品在性能上差距不是特别大,您刚才介绍佳能新品时提到速度快一点,功耗小一点,而在产品性能以外的部分,佳能会不会给客户提供更长的售后服务等?

  江原大成:我们正在考虑。佳能已经推出了两年有偿延长保修这样的服务,特别是今年5月推出的LBP2900+,一开始就是三年免费保修,所以在硬件方面的改进以外,在产品的售后增值服务方面,我们也一直在努力,今后也会加强。例如我们的销售网点,现在在我们16个分公司设有快修中心,以往佳能快修中心只接收数码相机,在部分快修中心也接收喷墨打印机,下半年我们也计划在一部分的快修中心尝试性地接收激光打印机和多功能一体机,实现快修服务。

  IT168:以前彩色激光打印机给人们的印象是成本居高不下,据我了解的,目前2000元以内彩色激光机有7款,既有惠普、三星这样的外资品牌,还有方正等国货品牌,还有富士施乐这样的合资品牌,您如何评价当前的千元级彩激市场?

  江原大成:整个社会已进入读图时代,人们审美标准不断提升,对色彩需求更加强烈。我们现在的电脑屏幕是彩色的,在公司开会时投影也是彩色的,而对纸张打印输出的彩色化需求也是越来越明显。用户有这样的需求,包括佳能在内的打印机厂商自然也就会推出这样的产品。如今不管哪一家的产品都是很好的,虽然相互也许有一点点差别,但是,我觉得都是能满足客户需求的。对于厂商来说,就看谁能留到最后,所以这个可能对厂家来说会很辛苦,但是对用户来说我觉得是好事情,享受好的功能、便宜的机器不是很好吗?

  IT168:您认为未来激光打印机市场成交密集区主要在哪一段价格曲线呢?

  江原大成:应该是零售价格一千五六百块钱吧。

  IT168:爱普生他们新推出了L101商喷,彩色不足5分钱,富士施乐推出LED彩色打印机,还赠2支墨粉盒,不知道佳能有没有什么举措?

  江原大成:由于商务影像方案部是负责激光类产品,因此关于喷墨打印机的话题,还是今后由佳能负责喷墨打印机的同事来回答比较好。但是关于富士施乐买一赠二这种做法,是值得我们学习。很多品牌针对中国市场做了充分的营销研究,并推出了一些举措,例如同一款硒鼓在中国以外的地方有带芯片,而在中国是没有带芯片的。我觉得在很多方面很值得我们去研究。

  但是同时,我们在推出新举措的同时,也必须要考虑的这些举措到底是否是真的对用户负责。厂家在考虑自身利润的同时,也必须考虑到用户的感受,从长久来看是否对用户有益。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