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频道

柔肩担道义 大爱谱华章

  她,锲而不舍,终成大器,成为富甲一方的民营企业家;她,大行有义,服务社会,投身社会公益事业,扶贫帮困,成为社会各界公认的“大善人”;她,大爱无疆,出资办学,成为留守儿童口中的“余婆婆”;她,勇于担当,用真爱和大义谱写了恢弘的爱的乐章。她就是四川广安市政协常委、中国民办教育名人、公益事业杰出代表余碧珍。

  锲而不舍大器终成

  余碧珍,1947年出生于四川邻水县一个贫困的革命家庭,其父余屏藩早年与李硕勋、王右木等在四川省省立一中领导学潮。是四川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发起者和组织者之一。她的父亲当年留学法国后投身革命事业而英勇献身。父亲的早逝,使本该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她过早地承担起沉重的家务。或许正是幼时的艰辛,铸就了一个锲而不舍,勇于拼搏的她,铸就了一个关心弱者,乐于奉献爱心的她。

  1979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神州大地,也给余碧珍的人生之路带来了重大转折。余碧珍凭着自身特有的机智和敏锐,感到发展的迫切性。于是大胆地走出生她养她的那个贫困落后的小山村。

  她的首站是邻水县城——鼎屏镇。租房,再到工商局办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后做起了小生意。她找亲朋好友,磨破嘴皮借到200元钱,从县糖果厂批发面包,担着担子走街串巷零售。

  当她第一次用200元钱从糖果厂批发回一大担面包时,3个孩子高兴得手舞足蹈:“哦,有面包吃喽”。“这面包不能吃!”她抹了一把额上的汗水大喝一声。孩子们顿时愣在一旁,望着孩子们瘦削而稚嫩的脸庞,余碧珍心里一阵难过,她转眼看了看潮湿阴暗的屋子,然后咬咬牙,有些哽咽地对孩子们说:“娃呀,这面包是妈妈买来卖的,等赚到了钱,妈妈一定给你们吃又大又甜的面包!”孩子们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上世纪80年代,余碧珍被安排到邻水县城南区建筑队从事财务工作,当时的城南区建筑队只有10来个职工和几间破房子,再加有10000元贷款尚未偿还,造成10来个人心存异志。

  身为建筑队财务“部长”的她,心里不时涌起一阵阵焦虑,眼看着这个集体每况愈下,几近解散的边缘,自己却无回天之力,怎不叫人心痛如割,她毕竟不是决策者,不能主宰这个集体的命运。

  她在痛苦中煎熬着,也在痛苦中思索着,酝酿着,她渴望新的崛起,如同一只笼中小鸟向往那方湛蓝的天空,并时刻期望展翅高翔。

  新的发展机遇终于光顾这位生性耿直而又倔强的女子。1984年,她被推荐到省建筑学院深造,由此获得了步入专业建筑殿堂大门的金钥匙,为今后事业的成功埋下了伏笔。

  1985年,余碧珍终身难忘,她刚从建筑学院毕业归来,即被任命为城南区建筑队队长。其时,该建筑队早已不搞建筑,几间破屋子已被拆卖一空,建筑队的唯一标志就是仍未归还的10000元贷款和依依难舍的10来个人。她下定决心要把这十几个人团结在自己周围,和大家一道共闯难关。

  有人嗤之以鼻:女人搞建筑,能搞出个啥名堂?

  余碧珍不言不语,她习惯于用行动来证明自己。出水才看两腿泥,她四处筹措资金,置办必须的建筑工具,一时置办不起的,就租借。她跑遍全县各地,联系业务。没有大业务,就做小业务,甚至一般建筑单位都不屑一顾的零敲碎打业务,她都全力争取到手,哪怕赔本也要做,而且要做出个样子,她一而再,再而三地激励职工的信心,努力创出品牌,打开局面。几个业务做下来,城南建筑队的名字在四川邻水建筑行业有了一定的影响,不时有人主动上门联系业务。

  因为创业之初太忙,她常常是晚上12点回家,此时她才感受到疲乏和饥饿,但街上的店铺已关门,唯有暗黄的路灯麻木地注视着她深一脚浅一脚地步入家门。第二天东方天空渐露微白,她又必须向工地走去……

  余碧珍就这样送走了一个个艰难的岁月,迎来了一幢幢高楼的拔地而起,如今的她已经成为了固定资产逾亿元的民营企业家,国家、省、市、县党政及有关部门先后授予她“优秀民营企业家”、“三八红旗手”等30多项荣誉称号。

  上善若水大行有义

  《礼记》有云:“此众人之所难,而君子行之,故谓之有行;有行之谓有义,有义之谓勇敢。”余碧珍站在这个新起点上,她深知这是党和人民的信任,深感责任重大。

  她积极参政议政。连续四届任广安市和邻水县政协常委,任职时间长达18年之久,这在党外人士中是罕见的。她十分珍惜这份信任和荣誉,严格要求自己,积极、主动地履行政协职能。她向市、县提出的各类意见、建议和提案大多得到了采纳,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在2012年初召开的广安市政协四届一次会议期间,她提交了《打造小平特色文化,促进广安经济发展》的提案,还结合实际,对城市建设、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引起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由于这份提案分析透彻,建议可行,市政协经过研究,作为重要提案交有关部门办理。

  她乐于扶贫济困。2012年3月29日,在邻水县县长赵璞的率领下,她到龙安镇万峰村落实扶贫攻坚计划。当她了解到该村村民生活用水困难的情况后,当即表态捐资2万元为村民安装自来水管。为华莹乡、九峰乡新农村建设,鼎屏镇灌沟乡社区建设,县老年体协捐资1.8万元。学校教职工家庭有困难,她也千方百计给以大力支持。2012年捐资6.2万元,解决了曾碧容、甘孝军、王显艳等16名教师家庭困难。

  她投身公益事业,先后为小平故里建设、修建关门石水库、护城河改造、修建八角楼、捐款52万元建黄桷树公园、“5·12”汶川大地震等公益事业捐款295万元。尽管她在银行还有1300万元贷款,向亲朋借资1200万元,本身资金十分紧缺,但从未要求有关部门给过任何补助。为了解决邻水县蔬菜供应紧缺、居民吃菜难等问题,她主动投资200万元,引进技术人员、购置机械、启动“邻水金鼎种养业”工程,种植各类蔬菜500余亩,不仅丰富了邻水县民众的菜篮子,更重要的是更新了当地农民的观念,学到了用新品种、新技术种植高产、优质蔬菜的技术,开辟了当地人致富的新路子。

  四川省工商联合会组织出版了大型丛书——《向小平报告》,其中描写了她的动人事迹。在推荐词中对她这种无私奉献,把大爱洒向人间的精神作了高度评价:“她有钢打铁铸般的脊梁,狂风吹不倒,困难不屈服;她有大海般宽阔的胸怀,……是一位胸怀宽广,乐于奉献,致富不忘报党恩,热心支持公益事业,时刻关爱弱势群体,把大爱洒向人间的慈善家。”她先后荣获全国、四川省“促进中国公益事业发展”、“爱心公益杰出人物”、“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十佳慈善之星”等多项荣誉。

  厚德载物大爱无疆

  古人云:“厚德载物,大爱无疆”。自古只有“厚德”者才能开疆拓土、成就大业,也只有“大爱”者方可收获人心、赢得天下。余碧珍没有赢得天下,但是她赢得了四川省邻水人的人心。“谁也没有想到,我一个从事房地产的民营女企业家,会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来。”余碧珍笑着对笔者说,“投身教育,源自一种社会责任,源自对邻水这片土地深沉的爱。”对于余碧珍而言,相比其他行业,办教育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要多得多,而获取的利润却少得多、慢得多。守着教育,显然就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但是余碧珍说,她不为别的,就是为了“责任”二字,为了给莘莘学子赚取未来,为了给留守儿童以希望。

  邻水县现有人口93万人,每年适龄儿童都在2万人左右,初中毕业生1.8万人左右。但是由于教育资源紧缺,入学矛盾异常突出,义务教育压力很大,高中招生根本不能满足入学需要。怀着对邻水的深厚感情和对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报经邻水县委、县政府同意后,她投资2亿多元建起了四川省邻水金鼎实验学校。

  2003年3月1日,金鼎实验学校破土动工。机器声隆隆,建筑工人们挥汗如雨……经过五个多月的日夜奋战,8月20日,一期工程小学部教学楼——琢玉楼和一幢学生公寓全面竣工。彩旗飘扬,鼓乐阵阵,一片欢腾……当年9月1日,秋季招生开始。看着眼前的一切,余碧珍笑容挂在脸上,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像是自己的一个孩子,在千呼万唤中出世了”。966名学生渴求知识的眼神和家长们期盼的目光,同时让她感到了肩上担子的沉重,“不辜负他们,就需要加倍的努力”。

  自金鼎实验学校开办以来,余碧珍总是把精力和心血全部凝聚在办学育人上,以大爱之心时刻牵挂着金鼎每一个师生。在校就读的学生中,有不少家庭贫困,并且有1700多名父母在外务工的留守学生。对贫困、留守学生,余碧珍总是不遗余力,热情关爱。对家庭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减免学杂费和生活费;2003年秋办学以来,共招收中小学生18000余人,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缓解了县城公办学校超额大班的压力。特别是学校招收的“留守儿童”占了在校学生的1/3,作为一个劳务输出大县,金鼎实验学校为广大外出务工者解除了后顾之忧。

  笔者在金鼎实验学校办公室看到了由都江堰灾区儿童送的“人间大爱,情暖学子”的旗。李艾聪、王恩蕊、覃柯、李爱聪、黎宇涵等5个孩子,分别来自都江堰、绵阳、江油。“5.12”汶川特大地震后,他们被迫离开了心爱的校园,离开了曾经美丽的家园,随父母来到邻水,暂住在重庆气矿邻水作业区亲友家中。人地生疏的她们面临着失学的危险。“不能让灾区的孩子没有书读!要让那里的孩子因为我们的帮助而放飞希望的梦。”余碧珍得知这一情况后,当即表示免收一切费用,无偿接收5位同学来校借读,并对5个孩子在金鼎的学习和生活都作了妥善安排,还特意叮嘱心理教师和5位孩子促膝谈心,消除了地震给他们带来的心灵阴影。对余碧珍和学校的善举,5个孩子的家长和亲友有说不尽的感激。为表达谢意,他们在启程返乡前,特意赶制了一面锦旗,专程送到了余碧珍手中。自此孩子们亲切地称她为“余婆婆”。

  建校9年来,她共资助了1871名学生,提供助学、奖学金累计810余万元。她先后投入420余万元资助校内外贫困、留守学生700余名。其中200余名先后升入高校深造;60余名已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仅2012年,她就捐出44.5万元资金,为536名在校学生和考入大学的学生解决了学杂费、生活费。圆了她们的读书梦。“把孩子送到金鼎读书,我们放心!”家长的声音,是对余碧珍辛勤付出的最好肯定。余碧珍深情地说,“荣誉对于我来说,是鼓励,更是责任。全心全意地付出,才会有如此的口碑。”采访中,余碧珍告诉笔者:“作为政协委员、民营企业家,关心下一代是我应尽的义务。今后我们将化激励为动力,切实加大工作力度。为推进家乡教育腾飞、学子成才再立新功!”

0
相关文章